首页
>> 防汛抗旱 >> 重要讲话

冯建荣在全市防汛业务培训班(第一期)上的讲话要点

发布时间:2016-05-31 09:05

信息来源: 市水利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冯建荣在全市防汛业务培训班(第一期)上的讲话要点

(2016年3月23日)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同志们:

  昨天是“世界水日”, “世界水日”的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今天是“世界气象日”,主题是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举行这一期培训班,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培训班是去年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定下来的,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还有水利局、防办为了这个班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我们开班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今天到训的情况,很好,说明同志们对这项工作很重视;更重要的,说明了同志们组织、纪律观念,响应组织的号召,这是最为可贵的。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到课的这种好的状况保持下去,把培训圆满完成好。

  我今天讲的主题,就是“毫不松懈地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作”。为什么要强调毫不松懈地来继续做好呢?我主要讲六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方面理由,是由绍兴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决定的。

  绍兴的地理环境,从地势来说,南边高、北边低,西南高、东北低;从地理位置来说,是近大海、连大江;这样的地势与地理位置,使绍兴容易直接收到海风、潮汐的影响。

  从地形来说,可以总结为“一、二、三、四”。“一”就是一个平原,就是绍虞平原,绍兴北部是绍虞平原。“二 ”就是两条江,一条是曹娥江,一条是浦阳江。“三”就是三个盆地,即曹娥江流域的新嵊盆地、三界与章镇盆地和浦阳江流域的诸暨盆地。“四”就是四座山,从西到东,龙门山主要在诸暨;接下来是面积最大的会稽山;再东边就是四明山;东南地区是天台山,主要在新昌一带。“一、二、三、四”,一个平原、两条江、三个盆地、四座山,这样的地形,就决定了很多:比如说这样的地形就决定了两江是溪流性质的河流,容易一遇大雨就一泻千里;这样的地形也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有非常广阔的平原,这与防汛抗旱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多了很容易涝,少了很容易旱。所以,只要绍兴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不改变,我们防汛抗旱工作的任务就不会改变。这是由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的,所以不是说以前要搞、现在要搞,以后还要搞,因为这个地理环境不可能几十年、几百年来改变的,那是上千年、几万年的事情,所以要永远搞下去,毫不松懈。

  第二方面理由,是由特殊的气候条件决定的。

  绍兴的气候总体上比较温和,但是汛期也比较集中。5、6、7、8、9月总体上是绍兴的汛期,浙江省4月15号到10月15号作为法定的汛期,绍兴一般的汛期主要集中在7、8、9这3个月,雨量占全年雨量的50-60%,雨量相对比较集中。汛期分为两个阶段,一般情况下,5、6月加上7月上旬属于梅汛期;第二个阶段,梅汛期过了以后,7月中下旬、8月份、9月份属于台汛期。梅汛期的特点,是阴雨绵绵,所以先人取这个名字是非常形象的,家里东西容易发霉,霉汛、阴雨绵绵,“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讲的就这个意思。台汛期呢,那就风雨非常猛烈,跟梅汛期情况完全不一样,风雨猛烈再加上烈日炎炎,高温干旱,这样一个气候状况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改变,因为这种气候状况,也是跟前面分析的特殊地理环境有关系的,我们以前一直说绍兴是风调雨顺,风水宝地,那还是很有一番道理的。这个地理既对绍兴有不利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有利的方面,比如说我们西边有龙门山,所以绍兴受西北风的影响相对就比较小;东边跟东南边有四明山,有天台山,所以台汛期期间,台风起到了极大的阻挡作用,台风行进过程中,这些山就起到了阻挡作用;台风登陆以后,这些山又对台风的行进起到了摩擦的作用,所以台风登陆后,对绍兴的影响相对其他地方就要小一点,为什么?就是四明山、天台山,对台风起着摩擦的作用、阻挡的作用。但是不管怎么样,绍兴汛期集中、时间集中、雨量集中、台风集中发生这个情况是不会改变的。所以,我们的防汛抗旱工作,也不是今年、明年而是长期要搞的。

  第三方面的理由,是由绍兴治水的优良传统决定的。

  为什么要毫不松懈的搞?由绍兴治水的优良传统决定的。绍兴由于地理条件与气候条件的作用,历来就是水乡泽国,水特别多。历史上绍兴经历了三次大的海进与海退,用现在的科学知识来解释,就是气候的变暖与气候的变冷;气候变暖了,海平面上升了,那就是海进了;气候变冷了,海平面下降了,那就是海退了。绍兴历史上,大体上出现了三次大的海进与海退,第一次是十万年到七万年前,第一次大规模的进,然后是急遽的退;第二次海进与海退大概是四万年到二万五千年前;第三次海进与海退大概是一万五千年到五千年前,这一段时间跟大禹治水就连起来了。这个第三次海进与海退大概在六、七千年前达到了高峰,就是海进最严重的时候,这个时候一部分地方淹没掉了。比如说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河姆渡文化一下子就消失掉了,就是淹没掉了。我们的祖先往哪里走呢?有一些是往海外去了,所以现在有学者提出,我前几天刚刚从光明日报上看到,是美国的学者提出来的,说他们的祖先是东南沿海地区人,有可能是越人。有学者说,越人到了美洲、南美洲一带,秘鲁、智利一带。另有一部分人,往南撤退,撤退到了会稽山区、四明山区、龙门山区。后来气候变冷,海水慢慢退下去,到五千年前左右,基本上退下去了,这时就出现了大禹,以前讲大禹是一个传说,如果从海进与海退来解释,也是解释得通的;就是大禹治水成功,是与海退的时间基本上是连在一起的。一直与水打交道,与水共舞其实就是绍兴人的本能。在这个水环境中,必须与水打交道,这是一个本能,就是每一个绍兴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不用教,这个血脉中就具有的本能。同时,如何适应水,如何改造水,在祖祖辈辈的言传身教中,耳濡目染中,提高了本领。

  本能又是本领,绍兴治水,回顾一下漫长历史,我总结大体分为几种形式:

  第一个治水的形式是“筑塘”。就是现在的海塘,《中国文物报》上刚刚公布了十大2015年的考古发现,其中之一是浙江良渚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人类最早的水坝,堤坝,这是在五千年以前,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个考古发现。良渚人毫无疑问就是越人,因为那个时候,这一带都是越民族的活动范围,包括河姆渡的、包括良渚的都是越民族,就是越人,我们的祖先5000年前就掌握了筑坝的技术。讲近一点,大家熟悉的越王勾践,2500年前,他大规模地筑塘,比如说富盛方向的,皋埠方向的富中大塘,就是那个时候筑的,非常了不起。比如说现在斗门一带,有很多的石塘,当时的石塘不是说是石块砌的石塘,是5000年、2500年前我们已经开始筑塘了。唐代大规模的对这些沿海的堤防,进行由土改成柴加固,由柴改成石块。发展到现在,海塘大规模的用混凝土,这是筑塘技术进步。

  第二个治水的形式是 “挖河”。挖河,越王勾践的时候就有了山阴故水道,山阴故水道是中国最早的运河之一,就是人工开挖的河。到近代,绍兴会稽内史贺循开凿西兴运河,那就是在山阴故水道,越王勾践的故水道的基础上,往西拓展,西兴在现在的萧山,把绍兴的水城跟钱塘江连起来了,是非常了不起的运河。到唐代,浙东运河全面联通,就是通江大河。所以现在海上丝绸之路、海上瓷器之路,对浙江来说,唐代,绍兴就是中心。因为明州(就是宁波)是唐代的后期,从绍兴分出去的,唐代绍兴就是中心,多么了不起。现在这个运河,已经成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挖河,第二个治水的形式。

  第三个治水的形式是 “建闸”。越王勾践的时候已经开始,我是从越王勾践治水中得出的结论,治水可以强国。我专门研究了越王勾践,是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期间,是如何治水的,得出结论就是治水强国,他是建闸门。马臻筑了鉴湖,一系列的配套的闸门也出来了。明代汤绍恩建了三江闸,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滨海大闸,现在袍江管委会很重视保护开发利用。现在的曹娥江大闸,中国第一河口大闸。建闸,这是第三种治水形式。

  第四种治水形式是 “修库”。就是治理水库,修理水库,也是绍兴治水的一个传统重点。绍兴早期就很多,越王勾践时期建了很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山塘水库,现在很多名字还保留着。比如说柯桥湖塘这个地名,原来就是一个塘,现在还用这个地名作为一个街道——湖塘街道。苦竹塘,在兰亭,现在还保留一个苦竹村的名字,还有越城区城南方向的坡塘、南池,这些都是越王勾践时筑的塘,坡塘和南池还是范蠡人工养鱼的地方,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人工养鱼的地方,不得了的事情。后来筑塘筑水库就更多了。筑水库,建国以后,比较大的,比如说南山水库、长诏水库、石壁水库、陈蔡水库、汤浦水库,还有正在建设中的钦寸水库。这是第四种治水形式。

  第五种治水形式是 “治河”。治河,就是治理河道。历史上治理河道,有三种主要的形式,现在都在用。古人确实伟大,哪三种形式呢?第一种叫 “怀”。什么意思?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洪、滞洪、蓄洪。怀,很宽广的胸怀,把水纳起来,上虞章镇的大浸畈、诸暨的高湖就是做怀的工作。第二种叫 “捍”。什么意思?就是加固堤防,现在提的2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就这个意思。加固堤防。第三种叫 “摒”。摒弃就是抛弃、取消。比如说清淤,那就是摒;水面乱搭乱建,处理掉就是摒;江道严重弯曲的,把它裁弯取直,那就是摒,摒弃掉,摈弃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水畅其流。我早前去过都江堰,看到8个字,是李冰父子治水经验,哪8个字呢?遇湾截角,就是河流非常弯的地方,把它的角给它截掉;还有4个字叫逢正抽心,就是把河里面的淤泥,河中间的淤泥把它抽取掉;遇湾截角、逢正抽心就是李冰父子的治水经验,也是绍兴人创造的摈弃。绍兴历史上最早进行河道截弯取直的是浦阳江,那是明代的诸暨知县刘光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28年以后,上虞的曹娥江也进行了一次裁弯取直,那是1630年,诸暨浦阳江是1602年,非常了不起。刘光复知县,后来蒙受不白之冤,朝廷要惩罚他,诸暨人知恩图报、饮水思源,联名向朝廷请愿,朝廷还是比较清明的,撤消了对刘光复错误惩处的决定。而且,诸暨当地还建起了63座刘公祠来纪念这位知县。诸暨人真是重情重义,非常了不起,饮水思源。这个是治河。

  第六种治水形式是 “围涂”。围涂包括围河、围湖、围江、围海涂,这个围涂我是指大概念的。鉴湖就是从原来的206平方公里围到现在这样一条狭小的一条小河。围江、围海涂规模就非常非常大了,现在柯桥马鞍镇97平方公里,基本上都是围涂围出来的;上虞的围涂面积就更大了,我看到一个数字,就是从明代的万历13年(1585年),到民国的18年(1929年), 344年中,绍兴增加了14.05万亩面积,大概是93平方公里,主要是在山阴、会稽、上虞这3个县里。

  所以说,绍兴有治水的优良传统。我看治水取得了5个方面的效果:

  第一个是防洪排涝。那通过治水防洪排涝。

  第二个是挡潮蓄水。挡潮蓄淡水,蓄淡,把潮挡住了,然后把淡水蓄起来了。绍虞平原,总体上原来都是潮水经常要进来的地方,通过不断地筑塘,不断的水利设施建设,挡潮蓄淡。

  第三个是完整水系。绍虞平原,特别是现在的柯桥、越城,北边的水系,更多的是历朝历代人工开凿出来的。

  第四个是灌溉航运。灌溉农业生产,方便水上交通。

  第五个是护城保安。都有护城河,县城、府城也有护城河。护城保安。

  绍兴先人的治水,使绍兴成为了鱼米之乡。这个鱼米之乡很有讲究,它没有说米鱼之乡,说明先人主要的食物开始是以鱼为主的,后来才是米,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按照现在考古发现,是从1万年前开始,种植水稻,开始出现米了。所以鱼米之乡也说明绍兴人先天与水打交道的本领,嵊州小黄山遗址,去年我也专门去看了,小黄山遗址就发现1万年以前的水稻,我们的先人真了不起。以前河姆渡遗址,还只是5000-6000年前种植水稻,那小黄山遗址证明1万年前种植水稻,标志着中国也是人类水稻文明的起源地,证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所以,治水治出了一个鱼米之乡。

  治水也是主动有为的防汛抗旱,从本质上来算,防汛,主要是解决水太多的问题,抗旱,主要是解决水太少的问题。所以防汛与抗旱本质上就是做水的文章,就是治水。既然如此,就应当把治水好的传统,把它继承好、发扬好。所以要重视,继续毫不动摇地做好防汛抗台抗旱工作,我想这是第三个理由。

  第四方面的理由,这是由历史教训决定的。

  为什么要重视防汛抗旱?绍兴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通过历朝历代的对水的改造、治理,总体上使绍兴成为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鱼米之乡,总体上绍兴风调雨顺、丰衣足食、鱼米之乡、风水宝地。但是,也经常有粗风暴雨,有旱魃为虐的时候,旱魃是一个妖魔鬼怪,造成旱灾的一个妖魔鬼怪,粗风暴雨、旱魃为虐也是有的,我就举一些例子,说一些数字给大家听听:

  台风。我以山阴、会稽两个县为例,山阴、会稽两个县从唐代的大和2年到清代的光绪9年,1055年中,文献有记录的,大的台风是35次,其中7月份12次,8月份8次,6月和9月份15次,以7月份最严重,这是绍兴历史上台风。最严重的一次,是宋仁宗天圣年间,宋仁宗敕封马臻为利济王。但在宋仁宗时候,鉴湖也是围最厉害的时候,政令不出朝廷,宋仁宗几次说是要终止对鉴湖的非法围垦,但是没用,两次下诏没用,说明这个皇帝是很无能的,他给我们派来了像范仲淹这样的好官,但是1年时间又马上把他调走。宋仁宗年间,在夏天,是这样写的:“夏,夜,暴风震霆而无雨(暴风震的雷霆响而没有雨),空中有人马声,仲夜方歇(这个风非常大,空中有人马的声音,想像一下这个风有多大了,而且整整一个晚上),百里间林木禾稼皆颠陂(就是100里方圆之间这个范围内,树木、庄稼全部都吹翻掉了,非常大的一个风)”。

  水灾。也是山阴、会稽,从勾践13年,到清光绪25年, 2383年中,有84个年份,87次大的水灾。最严重的一次,是在明代崇祯年间,在7月23日下午,“大风拔木,海大淹” ,就是大风把树木都拔起来了,海大淹,海水倒灌,我估计是海啸;“府城街市行舟”,绍兴府城街市里面可以行舟,街道成为河流了;“山、会、萧(山阴、会稽、萧山),明溺死者各数万”,山阴、会稽、萧山老百姓淹死的各数万;“上虞、余姚各以万计” 上虞、余姚好一点,但是也以1万来计算,淹死多少严重。这是水灾。

  旱灾。旱灾也是以山阴、会稽为例,它是从晋咸康元年到清同治元年,一共有50次记录。夏天干旱最为严重。

  山体滑坡。明英宗年间,“英宗正统8年7月,浙江绍兴山夷于平地”,山夷于平地发生在7月的,我估计应当是台风雨,强降雨造成的山体滑坡。还有明孝宗的时候,它说:“6月,山阴、萧山二县,同日大雨山崩”。山崩那肯定是山体滑坡了,泥石流,山体滑坡。

  疫情。就是严重的干旱,特比是严重的水灾,必定导致严重的疫病。汉武帝14年,到明代万历16年,山阴、会稽记录的有14次大的疫情。

  从历史的回顾中,得出三个结论:

  第一个结论:水灾往往是大疫的前奏。这与灾情救济不及时,防御能力有限有关。现在情况好了,大灾不一定会有大疫。因为有经验教训,就是从前面这么多的经验教训里面,我们吸取了,科学技术水平也提高了。这就是大灾、大水之后我们一定要防止大疫。这是一个结论。

  第二个结论:水利兴,则水旱灾害少、疫病少;水利废,则水旱灾害频繁、疫病频繁。绍兴历史上,元代是最不重视治水的,所以元代发生水灾以后,发生疫病的频率是最高的,元代一共在绍兴统治了97年,平均16年有1次大的疫病,基本上是跟水灾连在一起的。这是第二个结论。

  第三个结论:一切的灾害与其说是天灾,倒不如说是人祸。治水治得好,那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把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下来。所以一切的灾害归根结底,还是人祸。天灾人祸,所以以前孔子讲:“苛政猛于虎”,苛刻的政府,苛捐杂税,比老虎还要凶猛。我说:“庸政猛于苛”,平庸、无为、碌碌无为,这个政府比苛政还要厉害。“

  这是第四个理由,历史上经验教训太深刻了,所以我们要吸取经验教训,要重视防汛抗旱。

  第五方面的理由,是由气候变化的新情况决定的。

  绍兴1961年开始,有现代气象记录以来,出现了四个新的情况:

  第一个新情况是极端天气逐步向频。极端天气逐步向频,就是越来越多了,频率越来越高了,强对流、强降雨、突发强降雨、冰雹、冬天雷电,以前都没有的,夏天冰雹哪有这种事。

  第二个新情况是气温逐步向高。跟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是相一致的。

  第三个新情况是降水逐步向少。真的如果这样长期像这样下去的话,江南水乡缺水问题可能真的会成为现实。

  第四个新情况是台风逐步向多。1961年到去年,共有118个台风影响绍兴,年均是2个。但是,本世纪以来, 15年中,年均增加到了2.8个。而且台风有以下四个规律:

  第一个规律是影响的月份基本上集中在7、8、9月。8月份最多,48个,占影响台风(118个台风)的41%,就是它集中。

  第二个规律是登陆的日期基本上是休息日。休息日台风登陆占了登陆台风(89个登陆台风)的34%。

  第三个规律性是登陆的时间多在夜间。夜间51个,占登陆台风(89个登陆台风)的57%。

  第四个规律性是影响程度严重及以上的趋多。严重及以上的过去55年当中,年均是0.6个。最近10年,年均是1个,就是影响程度是加重的。并且,以雨的影响为最大。

  所以说气候多变,现在真的是气象万千,分析气象的变化,目的是什么?我想就是“以变应变、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以变应变”就是要以防汛抗旱工作举措的创新与变化来适应和应对气候的变化;方法、思路、举措要变,以变来适应和应对气候的变化。“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就是以做好防汛防台抗旱工作决心、态度不变来适应和应对气候的变化。这是第五个理由。气候变那我们也要变,“以不变应万变”。

  第六方面的理由,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央“十三五”建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首先要以生命为中心,以生命的阳光为中心,以身体的健康安全为中心,这个我平时就讲得比较多,就不展开来讲了。

  六个方面的理由,决定了我们必须毫不松懈地继续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接下去4月15日就要进入汛期了,对当前工作简单说三条:

  一、牢记总目标。防汛抗旱总目标就是“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这个我们要念念不忘,孜孜以求,悠悠万事唯此为大。

  二、落实总要求。这个总要求我想就是一个“防”字。防汛,究竟什么叫防汛?我想两个方面,一是风雨没有来之前,防患未然,我们就是做好防范的准备,这就是防。另一个方面就是风雨来了怎么办?我们防止伤亡,这就是防。所以防汛的防,最核心的我想就是两个方面,现在风雨还没来,我们就抓紧准备,未雨绸缪,落实总要求。我想就是“防患未然、防止伤亡”。

  三、强化总保障。这个总保障,就是要加强防汛和防台组织体系建设,也就是要把去年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的56号文件真正把它落实好。因为那个文件是去年9月份出的,后来因为台风过去了、汛期过去了,落实就打折扣的。所以今年汛期到来之前,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文件落实好。这个文件最核心的就是要把各级指挥部建设好,这个指挥部就是“1个总指挥部、3个分指挥部”,3个分指挥部,就是城市排涝、地质灾害、水上交通,加上“监测预警中心”,“1个总指挥部+3个分指挥部+1个监测预警中心”。市、县两级,指挥部就是要把这个完成好,文件已经很明确。近期,就是三个总:“总目标、总要求、总保障”。

  今天是培训第一天,对同志们提出三个希望:

  第一是要安下心来。工作很重要,学习也很重要,都重要。但是,既然组织上请大家来参加培训,就说明这段时间,学习比工作重要。组织上都给你们统一安排了,就是服从组织,大家要正确对待。安心学习,不要请假,工作是组织的需要,培训也是组织的需要,这几天组织上让你们来这里培训,那就是培训服从,不要请假,不能请假。把今天这个好的到训情况保持下去,非常难得的,我还求之不得有这样的机会,这也是一个政治规矩,说到底也是个政治规矩,就是下级服从上级。市里组织培训,你这个部门和县里你就必须服从的,哪里有不服从的道理,哪里说你县里的会议,是你县里的会议重要,还是市里的会议重要,毫无疑问,下级服从上级。

  第二是要安心听课。要相信每一位讲课的老师,一定会在某些方面比我们水平高,不要认为大家水平都很高,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老师肯定的,把课听好。

  第三是要相互交流。学员之间把好的经验、好的心得交流好,三人行必有我师,互相学习。

  今天县里几位同志在,本来是要开春耕生产会议的,我想把春耕备耕工作再说一下,春耕备耕的工作关键是粮食生产,我看今年粮食生产工作有三个新的情况:

  第一个新情况是中央、省粮食安全的总体要求没有改变,但具体要求更高了。特别强调是要粮食供给制改革,藏粮于地、藏粮于基,强调要增产、增效、增收。这是一个新情况。

  第二个新情况是我们有些基层干部对粮食工作也有麻痹、厌战的情绪,或者是盲目乐观的思想。

  第三个新情况是粮农的积极性需要保护与调动。对这个新情况怎么办?我想基本的要求还是保证,粮食是一个政治任务。在算经济账的同时,首先要算政治账,这就是中央四个意识中的政治意识。怎么来具体完成这个任务呢?

  第一,要坚定信心保任务。省里下达给我市是2个数字,212万亩的播种面积,89万吨的粮食总产量。这个实际上是比去年少了,那我们坚决完成。

  第二,要调整思路保任务。要稳水稻、扩旱粮,多种早稻、稳住晚稻。

  第三,要依靠科技保任务。依靠科技,大力推进良种、大力推广良器、大力推广良法。好的种子、种苗,好的机械装备,好的生产作业方法。

  第四,要依靠政策保任务。市里大的政策已经明确了,伟军主任前段时间跟财政、农业、粮食等几个部门都商量了,10亩以上的农户,每亩补贴50元,收储应收尽收,大的政策。

  第五,要优质服务保任务。农业部门、供销部门都要满腔热情得为农民兄弟提供服务,使今年粮食任务,省里给我们的,不折不扣地把它完成好。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