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8 09:06
信息来源: 市水利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月27日报讯】记者27日从浙江省绍兴市水利局获悉,该市近日出台的《绍兴市水安全保障“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绍兴将立足江南水乡实际,大力推进“江河安澜、饮水安全、河湖美丽、水利智管、水文交融”五大水网建设。
地处杭州湾南岸的绍兴,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水乡。“十三五”时期,绍兴水利推进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建设,水安全保障、水生态环境承载、水治理和服务三大能力显著提升。其间,该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336.2亿元,年均投资67.2亿元,完成率101.9%。
《规划》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水利改革建设发展的新一轮高潮期。国家水安全战略对水利基础保障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要求水利建设既要发挥好基础性安全保障作用,又要充分发挥稳投资增长作用。
对此,绍兴水利将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立足绍兴江南水乡实际,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等工作,并着力建设五大绍兴水网。
一是建设“江河安澜”的防洪保安网。统筹推进海塘安澜、两江固堤、水库保安、平原扩排等工程建设,在现有江河治理的总体格局基础上,着力于补短板、成体系,以“两江一网”为重点,全面解决流域防洪排涝突出问题。城市、重点镇及规模以上农村防洪闭合圈全面封闭,新增强排能力200立方米每秒;22.31公里一线海塘防御标准提升至300年一遇,生态海岸带基本建成,力争将其打造成杭州湾具有绍兴特色的生命线、风景线、幸福线;建立水库系统治理、山塘综合整治动态化、常态化机制;全面提升洪涝灾害预报预警与应急协同处置能力。
二是实现“饮水安全”的水资源配置网。着力推进浙江省镜岭水库、嵊州市三溪水库工程建设,探索建立绍兴全市域水资源联网联调格局,建立市域自循环、浙东大循环的供水安全保障体系,通过优化调度,进一步挖掘水资源潜力;初步建立城市“一源一备”供水体系及分质供水、优水优用的供水格局,新增工程供水能力2500万立方米;继续完善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工程和灌区改造工程,大中型灌区灌溉供水保证率全面达标。
三是构建“河湖美丽”的幸福河湖网。对标世界名城名镇名江名河,继续巩固“五水共治”成果,改善水生态环境。系统性开展城乡河道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创建幸福河(湖)60条;绍兴全市基本水面率达到6.11%以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2.0%;集合乡村振兴、美丽城镇建设,推动重塑健康自然的河湖岸线,城乡居民15分钟亲水圈覆盖率达到85%。
四是健全“水利智管”的智慧水利网。推动水利数字化转型,形成“监测一张网、数据一个库、设施一张图、管理一平台”的水利监管服务网。全面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加强河湖空间管控,确保水域不减少、功能不减弱;推进互联网+的智慧水利建设,大中型水利工程基本实现产权化、物业化、数字化管理;深化水利信息化建设,实现水利数据共享,把数字化改革贯穿到水利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五是完善“水文交融”的水文化传承网。挖掘新时代水文化精神内涵,凝练大禹精神、海塘精神、新时期科学治水精神,努力打造具有绍兴特色的水文化产品;推进大运河、浙东唐诗之路等文化带水利建设,建设浙东运河文化园等,充分发挥其在水文化建设领域的支撑作用,加大水文化研究、宣传、教育力度。
《规划》还明确,到2035年,绍兴要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领先于绍兴现代化水平的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保护和河湖生态健康、涉水事务监管等四大体系,构建“江河安澜、饮水安全、河湖美丽、水利智管、水文交融”的绍兴水网,彰显江南水乡、东方水城独特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