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14 16:59
信息来源: 市水利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随着“五水共治”取得阶段性成果,柯桥又以河长制长效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动态化”“法治化”“科技化”,推进全区河道管理的提档升级。
日前,柯桥街道村级河长王关林在例行巡河中发现一处河道的岸边多了大量木头、砖块等装修垃圾,于是他拍下照片,并通过浙政钉软件进行上报,问题通过四个平台的信息指挥室派单给了行政执法中队,大约15分钟,执法人员就来到倾倒垃圾的地方取证、并开展调查。王关林说,通过这种动态化、法治化、科技化的管理手段,原来要较长时间才能处置的情况,现在一下子就能解决了。
经过前几年的“五水共治”该区的水环境、水生态有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这其中,河长制管理功不可没。
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治理成果,柯桥区抓住河长制这个牛鼻子,多举措完善、深化制度建设。今年以来,针对河长制进入“常态化”运行状态,该区确立了“减负提质”的宗旨,建立了“可上可下”的动态化管理模式,即以河道水质为准绳,对水质好、长度短、投诉少的河道予以降级管理,对水质回弹的河道进行提级管理。
根据这一原则,柯桥区对全区1502名河长进行了优化配备,对全区481条镇村河道的河长予以了调整,使得河长配备更加高效合理。不仅如此,该区还把河长的履职工作融入了基层治理体系,共享全区37000余路监控视频和2400余名网格员监管网络,让危害河道的一切行为“藏无可藏”。据区治水办河长制工作业务负责人杨海清介绍,“多通融合”有效推进了全区河道的动态化管理,仅今年上半年就收到1331起涉水问题报告,解决率达到了100%。
这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就是全省唯一的河长制工作省级标准化试点河道——鉴湖江。
在这里,柯桥区不仅有无人机、智能保洁船等智慧巡河系统四季不断的“伺候”着,还有“河道警长制”“河道检察官制”时刻“紧盯”着。为了让各种监管制度真正发挥实效,该区通过法治化手段,不断赋能“河长制”,让河长们说话有人听,说事有人管。现在,全区16个派出所都有“河道警长”,区人民检察院设立了“驻治水办检察官联络室”,今年以来,依托“检察官联络室”,柯桥区检察院向有关部门、镇街发出了破坏水环境及水上违建的“诉前磋商函”10份,坚持建议书3份,解决涉水工作难点事件15起,大大提升了河长制工作的法治化管理水平。
柯桥区以“河长制”为抓手,以“动态化”“法治化”“科技化”全面推进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的提档升级工作,长效管理落在了实处,收到了实效。根据8月份的实测数据,全区1185个水质监测断面,一类至三类水占到了总数的83.2%,同比上升5%,五类、劣五类水只占了总数的3.9%。一江碧水向东流的宜人景象再现稽山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