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26 09:25
信息来源: 市水利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总有一段旋律,触及华夏子民内心柔软。
总有一条河流,绵延数百公里,汇入波澜壮阔的图景。
水和云,架起百年梦想。潺潺娥江水,穿过虞城红色革命的摇篮许岙村,由南向北贯穿上虞全境,带来红色的希望;曹娥江畔,春晖中学里《共产党宣言》广泛传播,成为建党早期上虞共产主义者成长的摇篮。
弹指间,百年跨越,从此岸抵达彼岸。百年来,曹娥江畔649平方公里流域面积上,演绎着时代变革的沧海桑田。
“一江碧水,两岸潮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曹娥江水患的治理,防洪、排涝、筑堤、建闸等一环紧扣一环,七十年来在曹娥江治理和发展建设上投放的资金已达数百亿,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曾经洪涝灾害频发而成为浙江省4条洪涝灾害最严重河流之一的上虞母亲河——曹娥江,经过几十年的不懈治理,已成为航道畅通、江堤牢固的浙江省“最美江河”。
在这里,我们感受民生的消费升级,见证不断推广的“上虞经验”,创造着高质量发展“上虞奇迹”……这一切,没有谁比住在娥江岸边的你更能感同身受。
潮涌娥江,奔腾着生命的律动。东山深处,回荡着青春的旋律。春晖的钟声仍响彻天空,英雄的赞歌回荡在虞山舜水。
百年前,这里的人们还在憧憬外面的世界。如今,娥江两岸已成为区域经济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城市的特色名片、市民的休闲空间、旅游的新兴典范……一个崭新的上虞城市产业带正蓬勃生长。
根治水患,筑起300公里“钢铁长城”
外五甲村,是位于上虞区曹娥街道最西北的一个270余户的小村庄。1995年前,曹娥江在外五甲附近蜿蜒南去,划了一个“Ω”形的大弯后直奔吕家埠。这里水流不畅,成了曹娥江上的肠梗阻。一遇汛期,洪峰狂泻势不可挡,致使江水漫滩,村民苦不堪言。1995年12月,当时的上虞市开始对五甲渡地段江道实施“裁弯取直”工程。工程历时两年半,总投资7000多万元,于1998年6月底基本竣工,以长1700米的微弯河道,取代了7300余米长的“Ω”形河弯。同时建造了100年一遇的标准海塘和一座气势宏伟的五甲渡跨江大桥。采访中,曾经参与工程建设的上虞区水利局工作人员金建良感慨地说,这样的工程,恐怕连海龙王也要畏惧。近年来,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美丽乡村”建设等工程的推动下,外五甲村迈入了新农村建设的快车道。2020年6月,为进一步实施上虞“拥江西进”战略,外五甲村列入征迁范围。不久的将来,外五甲村所处位置,将建起一所大学,成为曹娥江畔又一座地标。
据上虞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虞历届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曹娥江水患的治理。1998年到2001年,上虞投资1.52亿元建成53.8公里的曹娥江标准海塘。接着相继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城市防洪工程、曹娥江标准江堤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特别是按二十年一遇标准建造的江堤、百年一遇标准建造的标准海塘总长已近300公里,为曹娥江两岸筑起“钢铁长城”,大大提高了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杜绝了曹娥江千百年来的心腹之患。
水岸同治,铸就“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改革开放43年,也是上虞水利蓬勃发展的43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利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水和谐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曹娥江城区两岸的防洪景观工程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实践。
今年86岁的毛士英,曾任上虞水利局副局长,早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自上世纪70年代起,从建设上浦闸,基本解决虞北平原农田灌溉,到修建4座排涝闸,改善虞北内涝情况,直至推动城区曹娥江两岸城防工程向国家水利风景区蜕变,一系列给上虞水利带来重大影响的工程中,都留下了这位老水利人的智慧与心血。
“是水利,又不止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应该是人水和谐共生的产物。”这个设想是众多像毛士英这样的上虞老水利人的梦想。1998年起,上虞以曹娥江为城市主动脉,规划实施上虞城区防洪景观工程规划,工程分六期进行建设,打造以十八里文化景观长廊和十二里休闲运动走廊凸显上虞人文与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城市防洪与景观休闲相结合的水利建设佳作。其中第一期于2000年启动,当时已退休的毛士英还是经常跑现场了解情况,后又被施工单位聘为顾问,更是常去工地商讨问题。
2008年9月,曹娥江城防景观带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毛士英闻之激动不已,能在有生之年参与见证梦想的实现,令他备感欣慰。
如今,从城区段的曹娥江边看“一江两岸”美景,十八里景观带如柔美的绿丝带。“一江两岸”以城北新区、滨江新城沿江一带为中心,由百官广场、滨江体育公园、信义广场、湿地公园等一个个景观连接而成,融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成为娥江两岸居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
人水和谐,“一江两岸”呈现万种风情
每天早晚,鸿雁社区宝华·和天下小区58岁的居民夏彩茶都会去江滨公园锻炼,“步行十来分钟就到了,玩一玩健身器材,浑身轻快!”在她和周边居民眼里,“一江两岸”和“城市阳台”是鸿雁社区居民向外来亲戚朋友推荐观光地标的不二选择。位于曹娥江边的鸿雁社区,是省首批试点的未来社区之一。
2014年起,上虞开始对原城防工程进行提升改造和拓展建设,曹娥江“一江两岸”升级换代景观工程正式启动,勾勒出“江城一体”新形象。工程分三期实施,计划总投资10.7亿元,北起五甲渡大桥,南至赵家大桥,东依江东路,西临江西路,规划全长约5.6公里,总建设面积超180万平方米。其中一期(三环大桥—四环大桥)、二期(三环大桥—赵家大桥)已先后建成投用。目前,北段的三期(四环大桥—五甲渡大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预计于今年年底全面揭开面纱。
“一江两岸”城市主轴正精心谋划布局文化旅游设施,大力组织实施文化惠民活动。上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罗步臻艺术馆、虞舜书画院、围棋与越剧大师工作室、娥江书场、上虞古运河史料馆、城市e游书吧和娥江影视厅星罗棋布于“一江两岸”,努力将曹娥江及两岸打造成为“城市特色名片、市民休闲空间、旅游文化走廊”。
一江清澈,两岸潮平。如今,上虞市民徜徉娥江两岸,还可以观赏到国际化的高水平精彩赛事。曹娥江已然成为文旅体深度融合的欢乐江河,从2018年开始,上虞在曹娥江水域连续举办中国·绍兴(上虞)曹娥江国际龙舟大奖赛、中国·绍兴(上虞)世界名校赛艇挑战赛,场面宏大,气势非凡。古老的曹娥江再现风情万种,吸引了剑桥、牛津、哈佛等外国名校代表队前来参赛。环曹娥江的“曹马”赛事,同样声名鹊起。
“三期建设中,包括滨水广场、e游剧场、游艇码头等9个建设项目。”上虞区水利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e游小镇年轻人越聚越多,“一江两岸”建设更适应生态休闲慢生活趋势。
一艘约1米长的无人船沿着曹娥江一路巡查,上面飞着一架无人机,对河道、河岸保洁情况进行精准扫描,并自动生成巡检报告实时推送至河长的手机。目前,曹娥江上虞段水质已稳定在Ⅱ至Ⅲ类水标准。随着“一江两岸”景观带建设的稳步推进,这条省级“美丽河湖”正成为一条人水和谐、水城融合的生态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