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5 15:44
信息来源: 市水利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12月23日报讯】治水兴水对绍兴来说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市把治水作为兴业之本、立城之本、惠民之本,聚力打造高质量“绍兴水网”,不断激发治水管水活力,推动治水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治水工作创造多项第一。1988年,出台浙江省第一部水系保护法规《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2012年,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以治水为突破口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开启了一场“绝不把污泥浊水带入全面小康”的治水攻坚战。2017年,发布全国首张湖长地图,在全国率先推行“湖长制”管理,精准落实“一河(湖)一策”。2018年9月27日,发布《河长制工作规范地方标准》和《湖长制工作规范地方标准》,成为全国第一个制定河湖长制地方标准的城市。
进入“十四五”时期,“五水共治”迈向深化发展和巩固提升的新阶段。一方面,扎实开展“找短板寻盲区查漏洞挖死角”专项行动,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十江百河千溪水美”工程建设。
治水兴水,久久为功。至今,全市累计建成“美丽河湖”85条(个)、896公里,获评省级“美丽河湖”71条(个),创建数量居全省第二;7次荣获“大禹鼎”,成功夺得“大禹鼎”金鼎;“五水共治”群众幸福感测评连续9年居全省前列;43项创建指标高质量达标,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稽山鉴水成为绍兴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最美底色。
治水兴水成果斐然,由治水而催生的新经济、新模式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在新昌县沙溪镇董村村,得益于小黄山、龟溪江的良好生态环境,当地引进了一个全长3.5公里、投资1200万元的漂流项目,仅去年就吸引游客超8万人次。
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要彰显“三生三宜”,争创江南水乡新典范。其中治水方面,就是要全面实施“十江百河千溪水美”工程,统筹抓好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水安全维护,赋予江南水乡新内涵。
为让美丽河湖进一步成为“幸福之源”,今年,我市全面推动“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未来五年,我市将以深化河湖长制为抓手,通过实施江河安澜达标提质、河湖生态保护提升、亲水宜居设施建设、滨水产业富民、河湖管理改革五大行动,全域建设幸福河湖,不断擦亮稽山鉴水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