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2-18 16:48
信息来源: 市水利工程管理中心、嵊州市水利水电局、新昌县水利水电局
访问次数: 43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近日,浙江省水利厅印发《浙江省水利厅关于印发推进单村水站改造提升工作第七批典型案例的通知》,对5个农村供水水费收缴典型案例予以宣传,我市嵊州市和新昌县成功入选!
嵊州市三级联动同向发力助推农村水费收缴工作稳步提升
嵊州市通过政、村、企三级联动,稳步提升农村水费收缴水平,有效化解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与水费欠缴、运管费用不足与工程运转难以持续、水量不足与水资源浪费等突出矛盾,确保农村供水工程实现“标准建、专业管、用得好、长受益”的高质量发展,稳步实现百姓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
一、政策引领,强化制度保障
从制度保障、管理规范、服务提升三方面着手,以农村供水提升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出台《嵊州市单村联村水费收缴工作方案》。一是水费民主定价。通过座谈交流、成本测算、入村调查、征求意见等方式,形成水费征收标准,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按照“因地制宜,补偿成本、公平负担,合理收费、稳步提升”原则,在政府指导基础上,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合理制定水价,并在村内公示,最终确定单村水站每吨不低于1元进行收费。二是实行水费补助。市发展和改革局出台《关于完善乡镇自来水收费标准和暂定乡镇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的通知》,对低收入农户等特殊家庭采取每月免收10吨以内用水水费等举措;县级以上财政每年补助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资金600万。
二、镇村合力,凝聚缴费共识
一是水费专收专用。采取区域招标、多村联合、单村定人等多种模式配备专人收管水费,水费专款用于村内管网破损维修、供水站电费支出、水源地保护、供水工程改造等方面。严格执行水费阳光公示制度,每季度公布抄表、收缴、开支结果,接受村民监督,确保每一笔费用都清晰可查。二是强化宣传引导。发动驻村组成员进村入户,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解读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政策,引导群众树立有偿使用、共管共享、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实现从“要我缴”到“我要缴”的良性转变。截至目前,农村水费收缴覆盖率从 82.76%增长到100%、收缴率由78%增长至95%以上,2024年,农村供水工程收缴水费4994万元,其中单村水站收缴水费98万元,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有效提升。
三、村企联合,提升服务品质
一是创新净水技术。积极引入企业力量,采用先进的陶瓷膜处理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供水系统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单村联村水站深度处理覆盖率达100%,出厂水浊度常年控制在1NTU以内,确保村民喝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二是村企联合管理。科学配备专业专职“1+5+N”管护力量,即“1”个水务公司、“5”个乡镇营业所,“N”个属地受益村协管员,共同负责供水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全力打造供水问题抢修1小时覆盖圈,及时解决村民反映的用水问题,提升供水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效率。三是数智高效服务。以嵊州市智慧水务平台为依托,对农村供水工程水质、水量进行24小时实时在线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用水异常,突发情况巡查处置时间由最长24小时降至1小时,维修人工成本降低38%;利用微信、支付宝、银行代扣等收费平台,乡镇水厂水费收缴已全部实现线上缴纳,极大提高供水服务便捷性。
新昌县牵好水费收缴“牛鼻子”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新昌县深入贯彻落实农村供水水费收缴要求,以“节约用水、以水养水、便民服务”为宗旨,以数字化为手段,按照“见表抄表、精准计量、缴费到户”的要求,落实农村水费收缴,打通农村供水“最后一公里”,打造具有新昌特色的农村供水水费收缴新模式。
一、数智赋能,掌上收缴“快人一步”
探索“互联网+农村水费”的全新管理模式,建设“天姥农饮” 水费收缴数字化管控平台,群众通过手机终端即可实现快速支付,有效破解线下办理缴费不透明、监管难度大、收缴慢等难题。一是合理制定水价。农村供水水价按照“补偿成本、合理受益、公平负担、优质优价”的原则,由各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供水水价原则上不低于0.5元/吨,由属地乡镇汇总后报主管部门备案。二是全面建档立卡。将全县348座单村水站的用户信息全面纳入“天姥农饮”系统,开通支付宝、微信缴费通道,覆盖率达100%,同时与农商银行签署代缴代扣合作协议。水费收入主要用于水站运行和管网维护。三是便民服务缴费。“新昌农村供水”便民服务事项入驻支付宝、微信生活缴费应用模块,村民可在线查询与办理业务。按照“季度抄表、半年度收费”的要求,2024年,新昌县水费收缴437.60万元,收缴率达95%。同时实行弱势群体水费助缴及减免政策,让农村供水服务更有温度。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稳扎稳打”
一是突出顶层设计。出台《新昌县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数字化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推进节点及保障措施,为全面实现农村水费数字收缴提供政策引领。二是全面规范培训。自上而下开展县级、镇级、村级专职管理员培训,就农村供水数字化营收系统、手机抄表APP、生活缴费流程等进行专题培训。自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以来,共开展培训22次,累计培训380人。
三、源头管控,节水护水“由点到面”
一是推进户表改造。以农村水费收缴为抓手,倒逼单村水站建设和管理提质升级,做到“站、管、表、费、制”五位一体同步推进,织牢从“龙头”到“源头”的供水保障网。单村水站改造提升行动以来,共改造村内管网250公里,安装水表1.8万只。二是减少管网漏损。细化水费抄表及缴费内容,全县水费抄表率达到98%,及时开展管网维修,减少管网漏损,进一步保障了农村供水长效运行和管理。如城南乡下洲村,供水人口780人,原日供水量近300吨,通过严格落实水费收缴以及管网维修改造,日均供水量下降至80吨,相比之前节约用水73%。三是提升节水意识。加强宣传引导,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理念,开展“护水小卫士”系列宣传活动,新建省级节水宣传教育基地1座。积极做好水费收缴工作的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利用村内广播、横幅海报、宣传册、宣传栏、入户走访等形式大力宣传水费收缴的目的和意义,让群众交“明白费”、喝“优质水”。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