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交流

新昌:水路古道融合发展 共建共享幸福河湖

发布时间:2025-03-04 10:47

信息来源: 新昌县水利水电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近日,新昌县幸福河湖滨水线路之天姥古道、盐帮古道被认定为省首批二级古道。自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实施以来,该县通过系统治理、生态修复、文化挖掘、乡村振兴等多元融合,不断放大生态优势与发展优势,以幸福河湖十大滨水线路、河湖空间开放共享等措施活化利用水陆古道资源,突出打造集“美丽河湖展示、千年古道寻迹、滨水休憩体验、亲水近水运动”为一体的幸福河湖,让河湖有故事、古道有温度,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着众多驴行爱好者、游客和市民前来打卡拍照。2月份以来,2条滨水古道共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营收超300万元。

(一)以生态治理为出发点,打造幸福河湖金名片

充分融合河湖古道自然禀赋及山水风光的优美形态,以“一河一策”“一河一品”的打造力度,投资1000万元对桃源江河道进行整治,对斑竹廊桥至新昌江汇入口7.4公里河道进行生态化改造,累计整治河道长度10.57公里。如今的斑竹村因水而兴、因水而富,治理后,成功打造“浙江省级历史文化古村落”“3A级旅游村庄”,每年吸引游客80万左右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0万元,村民年均收入突破10万元。投资1490万元对莒根溪盐帮古道及滨水节点进行融合打造,深挖“浙东唐诗”之路、水路地理优势和人文特色,因地制宜做好“幸福河湖+”融合文章。

(二)以景点项目为切入点,提升幸福河湖新内涵

桃源江所在的“天姥门户”斑竹村,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新昌县水利局投资775万元对桃源江央于至桃源段进行新建游步道、绿化、景观亮化等景观提升;投资300万元对桃源江丁工桥到斑竹沿线全长1.9公里的天姥茶韵古道予以保护性修复;建起了“唐诗之路”文化墙,写上了和斑竹村有关的400多首诗,种下了2000多棵斑竹,将村里的闲置房、破倒屋改建成农家乐、休闲民宿、唐诗庭院100多家。同时,投资600万元重修莒根溪盐帮古道,通过古道修复、驿站改建、过水坝修复、景观平台、标识标牌、十八渡建设和上陈山露营基地建设等,推动幸福河湖建设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游客5万人次以上。结溪村等沿线村民开出小吃店6家,平均每周末每家农家乐营业额在3000元左右,实现美丽幸福河湖赋能乡村振兴、村民致富。“盐帮古道”乡村旅游分别在CCTV-1、CCTV-13《朝闻天下》栏目及CCTV-4《中国新闻》播出。

(三)以长效管理为落脚点,迭代幸福河湖管模式

推进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县创建,加强河道水域岸线保洁工作,保证河湖长制、幸福河湖建设工作长效化、常态化、规范化运行,管理模式由重建轻管向物业化管护转变,每年落实物业化管理资金323.5万元,委托专业队伍做好标准堤防和节点绿化的巡查、观测、维修养护、禁止性行为和险情报告、资料归档等工作,保障与提升河湖生态品质,形成“河湖长+”良性循环管护模式。目前,优质的河湖生态环境空间已成为展示新昌城市魅力和多元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间,让市民亲水近水乐水成为时尚生活方式,实现“幸福河湖”与“和美乡村”的双向奔赴,为乡村振兴、群众幸福注入水利“强劲动能”。

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