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交流 >> 新昌县

新昌:钦寸水库跨流域引水多层次保护与补偿机制试点研究取得明显成效——探索区域水网建设中水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4-10 16:18

信息来源: 新昌县水利水电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浙江省新昌县钦寸水库跨流域引水多层次保护与补偿机制试点进入收官阶段。该试点由新昌县水利局申报,经浙江省水利厅批准并提供经费支持,由杭州智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水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合作研究,旨在探索区域水网建设中跨流域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的新模式,为全国水网建设中建立健全多层次保护和补偿机制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钦寸水库是浙东水网和浙江省宁波市水网工程的骨干水源工程,承担着向宁波市区、新昌县、嵊州市供水以及灌溉、发电等任务。随着钦寸水库水源地保护政策的全面实施和宁波市引水量达到设计规模,钦寸水库上游区水源地保护与水库上游区高质量发展的矛盾凸显,钦寸水库下游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的压力依然存在。

为缓解矛盾、减轻压力,以钦寸水库所在的黄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探索跨流域引水工程多层次保护机制与补偿机制,不仅是保障钦寸水库、黄泽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还可以为浙江水网乃至国家水网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提供有益经验。

试点研究遵循权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补偿到位、监管有效的原则,实现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高效融合。试点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利用外部性理论甄别了钦寸水库跨流域引调水工程的外部性,采用米切尔评分法研究了利益相关者,并将其划分为确定型、预期性和潜在型利益相关者。研究了钦寸水库建设对黄泽江流域水资源可利用量、水权量的影响,将水权分为天然水权(公权)和工程水权(私权),并将工程水权量与工程投资、工程产权紧密结合,从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了水权理论的具体实践方式。利用EFDC(三维环境流体动力学程序)和SWAT(土壤和水资源评估工具)两种模型,评估了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建成前后对钦寸水库库区及下游区域水质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水生态环境治理方案。

二是围绕多层次保护机制研究提出了由流域、区域和用户三个层面的八项保护机制,即流域层面的黄泽江流域生态安全保护机制和用水安全保护机制,河流生态流量保障机制;钦寸水库库区的水源地保护(含治理)机制、居民高品质生活保护机制;钦寸枢纽工程的工程投资主体水权保护机制和收益保障机制,钦寸水库下游的区域水权和用户水权保护机制,并进一步明确了相关指标的确定方法。

三是围绕多层次补(受)偿机制,从四个视角提出了四项保护机制,即跨流域引水外部性内部化补偿机制、钦寸水库库区居民服务水源地保护的补偿机制、工程投资主体受偿机制、区域(与用户)取水权和排污权受限的补偿机制,并进一步开展了基于市场机制的跨流域引水权益补偿博弈模型研究。

四是试点研究推动了宁波、绍兴等受益地区与新昌县建立区域协同机制,并取得显著成效。在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方面形成合作框架,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利益共赢。在实际成效上,黄泽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优良,年吸引打卡人数80余万人次,钦寸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黄泽江流域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实现多方共赢。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所长许月萍教授表示:“钦寸水库跨流域引水多层次保护与补偿机制试点研究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有效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向协同,为探索跨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参考。我们期待试点经验能够为全国跨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模式,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浙江智慧。”

试点研究探索标志着新昌县在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试点不仅将为新昌县及周边地区带来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也将为全国跨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

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