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8 14:11
信息来源: 越城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柯桥区农业农村局(水利局)、诸暨市水利局、嵊州市水利水电局、新昌县水利水电局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2025年开年,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在各领域掀起应用热潮,DeepSeek正以“技术普惠+场景深耕”的双重优势,推动各行业智能化转型加速落地。我市正在因地制宜推进智慧水利工作,通过整合无人机、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加强智能化感知监测体系建设,开展河湖智能模型研发与应用等为水利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Ai河长”助力河湖智慧管护
越城区依托“浙水美丽(河长在线)”平台,配套建设覆盖全域无人机场站,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河湖管护新模式。
完善顶层设计。出台《越城区AI巡河工作方案》,明确巡查范围、巡查频次、巡查内容、问题处置闭环、追责任等事项及流程,同时成功构建“AI河长”智慧巡河系统。
创新管理模式。构建“智能巡查—闭环处置—全民共治”一体化监管体系,同时建立定点报告制度,整合巡查视频、问题清单、处置情况等信息,出具电子巡河报告,并打造河湖问题举报、宣传视频观看、满意度评价等智能板块,今年以来,已处置案件69件,实现问题整改率100%,群众满意度100%。
深化数字赋能。汇集涉河涉水审批材料、合法地物图斑数据等信息,绘制河湖管理数据“一张底图”,通过“AI河长”精准识别典型地物及变化情况,同时建设无人机全域自动巡河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站、“河长在线”等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实现河湖管控全要素可查、可管、可追踪。
新昌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以美丽幸福河湖建设为载体,积极开展河湖智慧管护试点工作,融合“生态空警”无人机多跨应用打造“空中河长”,运用AI识别预警、三维建模红外成像、空中喊话等技术开展全流域河湖“体检”,构建六大流域空中监管“一张网”,推进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今年以来已开展生态空巡120余架次、里程近1000公里,发现和溯源排查疑似河湖四乱问题80个,均已整改完毕。
“AI+无人机”助力水利工程智慧巡检
陈蔡水库无人机自动巡查主要运用图像识别、AI飞行等核心技术,自动机场负责无人机的存储、回收、电池更换、控制;飞行AI自动化实现无人机定时巡逻监控,同时在飞行中实现无人机自主控制操作,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并变焦拍照;后端云端AI对数据实时处理、预警,生成分析结果给远程指挥中心提供决策参考,巡检结束后可提供优质、快捷的巡检数据报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大大提高水库巡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近年来,嵊州积极探索创新,以数字赋能水库智慧管护。嵊州南山水库通过数字水库试点建设,新增无人巡查系统,科学规划巡查航线,充分发挥无人机远程遥感、定点取证、现场警示等功能,实现水库区域全覆盖、全天候的智能化“非现场”巡检,无人机实时传回现场情况到云平台,及时掌握水库全域动态,全方位保障水库安全运行。
智慧水网赋能水利治理现代化
柯桥区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创新打造智慧水网安全监测平台,通过“高位监控+无人机巡查+AI分析”的立体化监管模式,实现了水利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走出一条智慧治水新路径。
科技赋能,织密全域感知“智慧网”。依托现有铁塔资源,实现“天地一体”监测体系。通过布设高位监控65个,对区内重点河道、管网及水利设施开展24小时全天候监管,单点覆盖半径达1.5-2公里。计划部署17架无人机及20台配套机巢,通过铁塔中继提升无人机传输距离,单点覆盖半径达5-8公里,采用“蛙跳巡航”模式开展自主巡查,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覆盖,显著提升水利设施监管效能和应急响应能力。
动态监管,打造隐患治理“闭环链”。借助高位监控搭载的AI智能识别系统,实现围堰、漂浮物、违规施工等4大类隐患自动监测,算法识别率可达98.5%。系统通过视频AI分析发现隐患后,计算预警位置三维地理坐标,并同步触发无人机应急响应机制,前往现场调查取证,核实为真实案件后自动推送“区-镇街-网格”三级。待处置完成后,无人机开展二次复查确保整改到位,形成问题处置闭环。今年3月以来,柯桥区通过“发现-核实-整改-复查”机制高效处置各类隐患共计15处,整改率100%。
智能研判,筑牢山洪预警“防护墙”。在小流域重点区域部署视频水尺监测点31个,实现水位数据间隔5分钟自动更新。依托智慧水网平台,融合高位监控与无人机联动,应用AI算法精准识别水位变化,完成预警推送及应急核查。2024年以来,累计触发56次山洪风险预警,成功实现灾害零事故,推动河道管理数字化升级,为全省水利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