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中国水利报】西小河的幸福密码

发布时间:2025-05-06 10:19

信息来源: 中国水利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5月6日报讯】暮春时节,西小河畔,明清风格建筑鳞次栉比,白墙黛瓦倒映水面,河面波光粼粼,岸边花红柳绿,一派古朴灵动的江南景象。

西小河全长833米,是浙东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浙江省绍兴市八大历史街区之一——西小河历史街区的核心。

三任河长接力治水

“西小河曾经油污漂浮,根本找不到鱼虾的影子。现在真是大变样了,越来越漂亮!”退休多年的西小路社区原书记陶爱珍满是欣慰。

西小河的蝶变,离不开三任河长接力治水。

2012年,绍兴市在浙江省率先探索河长制,西小河入选试点,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河长,首任河长的担子落到陶爱珍肩上。“以前,家家在河埠头洗衣洗拖把,沿河店铺还将污水直排入河。”陶爱珍说,面对居民根深蒂固的生活习惯,她下定决心,要帮群众摒弃陋习。她踩着青石板,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守在河边一个个劝。“大家都是老住户,说得多了,就都能理解和配合了。”陶爱珍说。

2013年,西小河迎来第二任河长——诸妙茵。“我们拆违建、清淤泥,给河道装上纳米增氧设备,还设了17个截流井,从源头改善水质。”诸妙茵介绍,通过创新管理模式,他们把河道切成6块“责任田”,推行“网格治理”,让每一米河道都有人管、有人护。

“社区干部拿着扫帚清扫河岸,还有专门的船工一直在河里打捞,非常负责。”在西小河边住了60多年的朱圭文说,最让她开心的是,“河水越来越干净,又在河中见到了鱼虾,好像回到了小时候。”

2019年,第三任河长周丽丽接过“接力棒”。那时,西小河已经是清澈的模样。“西小河与西小路相依相连,我们在河里种睡莲、铜钱草等,打造河道景观。”周丽丽说。如今,西小河10个大河埠头旁的绿植都由对应共建单位认养。

全民参与护河

西小河南起鲤鱼桥,与环山河相接,北至北海桥,和上大路河交汇。沿途不仅有充满古韵的谢公桥,更有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吕府。“每天都有人打捞垃圾,一天好几趟,河水挺干净的。”董师傅说,他的打捞船停在阳明故里附近。专人打捞,只是西小河保持洁净的手段之一,全民护河早已在西小河畔形成共识。75岁的杨小土是河道“网格长”之一,在西小路96号经营店铺的他,负责王公桥到北海桥河段的巡查工作。从诸妙茵担任河长时起,杨小土就投身护河,每天都会沿河走上几遍,清扫苔藓,捡拾垃圾。一旦发现污水排放等问题,他会第一时间拍照并上报社区。

回想西小河治理初期,杨小土坦言:“那时,居民会随意向河中倒垃圾,在河中洗衣也十分常见,我们佩戴红袖套,开展巡河宣传,并联合社区上门做工作。”

一支名为“薪火”的护河志愿队应运而生。目前,志愿队有56名成员。志愿者日常巡河,在职党员认领河埠头,孩子们也是“护河小卫士”。

“居民、商户都是护河志愿者,发现情况会及时向我们反馈。对西小河而言,最宝贵的不是奖牌,而是河道治理从‘政府行为’变为‘全民习惯’。”周丽丽说。

发展水文旅产业

站在谢公桥上,从浙江省温州市到此旅游的张先生和女友用相机定格了西小河的美。“河水清澈,周边民居古色古香,我在这里看到了烟雨江南的样子。”张先生分享着游览路线,从阳明故里西门出来,在码头登上乌篷船,沿着河道一路向东南,抵达城市广场,一路可将水乡风情尽收眼底。

游客多了,西小河边的店铺也多起来。“过去只有4家店铺,且大多是老饭店。现在店铺已增至20家,咖啡店、汉服店、蛋糕店等一应俱全,整个街区充满活力。”周丽丽说。

今年年初,西小河成功举办“水上货集”活动,乌篷船在河上划行,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谈及未来发展计划,周丽丽说,他们将围绕“河街并行”的独特风貌,开发研学路线,开展“商户面对面”等项目,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实现街区的业态优化与品质升级。

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