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16 09:24
信息来源: 舜江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汤浦水库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汤浦水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汤浦镇,集雨面积460平方公里,总库容2.35亿立方米,是一座以供水为主,兼有防洪、灌溉和改善水环境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2023年入选水利部现代化水库运行管理矩阵建设试点,开展先行先试。汤浦水库以“四全”管理、“四制(治)”体系、“四预”措施、“四管”工作为核心,构建起“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立体感知网络,并在确权登记、库区管理、高新技术应用、淤积治理等方面形成具有特色的经验做法和数字化应用成果,其运管矩阵平台已入选2025年度浙江省水利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为全省乃至全国水库现代化管理提供了“绍兴样板”。
一、 体系创新:构建“四维一体”管理矩阵
(一)全要素感知的“四全”管理体系
通过整合大坝安全监测、水下地形测量、Insar变形监测、AI烟火识别、无人机巡查等12类监测技术,构建覆盖枢纽区、库区、下游河道的三维立体感知体系。创新建立全生命周期数字档案,实现460平方公里集雨区要素动态更新,为监控水库实时运行状态、安全状态提供基础数据支撑。如采用Insar技术对库区边坡进行变形监测,整体掌握库区、上下游及左右岸边坡安全状态。
(二)全流程管控的“四制(治)”体系
制定涵盖注册登记、调度运用、维修养护、检查监测、闸门操作、防汛抢险、应急管理等6类80余项管理制度,开发数字化监督平台实现制度执行的实时追踪。首创”三责公示”系统,通过统一门户实时公示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信息及水质监测数据,开展水文化和节水宣传,2024年任务完成率及线上存档归档率达到97.9%。
(三)全场景覆盖的“四预”措施
构建“气象-水文-工程”三道监测防线,集成多源数据融合的洪水预报系统,洪水预报精度均达甲级。创新开发溃坝仿真分析系统,通过历年雨洪调度成果模拟演练优化应急预案,大大压缩应急响应时间。2024年成功应对四场大洪水,保障下游20万群众安全。
(四)全链条闭环的“四管”工作
建立“巡查-处置-归档”数字化工作流程,开发工程安全隐患库、处置预案库等四大数据库。通过“人巡+车巡+船巡+空巡”的全方位巡查体系,实现人机互补、陆水空协同的智能化巡查系统,实现库区及周边环保垦殖、入侵、下水捕鱼、游泳等违规行为识别准确率95%,巡查效率提升3倍。2024年累计处置安全隐患127处,闭环管理率100%。
二、技术突破:打造“三个一”数字基座
(一)“一面屏”动态融合场景
基于GIS+BIM技术构建虚实映射管理平台,集成雨量、水位、水质、闸门开度、供水量等10大类实时数据,形成涵盖流域到工程尺度的一体化融合场景,有效支撑大坝安全管理业务评估、诊断、分析、模拟、预测和决策等一系列功能应用。创新开发火灾应急预演模块,集成登山路线、应急水源等空间数据,为消防救援提供直观的方案支持。
(二)“一张网”立体监测体系
部署卫星遥感、机器视觉、渗流渗压等12类监测设备,形成“天空地水工”五维感知网络,对大坝运行状态进行24小时连续高频监测,对库岸变形、滑塌等情况提前预警预报,支撑工程安全治理。采用地质雷达对面板脱空检测,实时掌握水库大坝面板安全状况。水质监测站实时传输数据表明,自2016年环保考核以来,库区水质常年保持Ⅱ类标准及以上。
(三)“一条线”业务协同系统
有效应对不同业务需求,引入涵盖供水管理、防汛调度、工程安全、工程运维等核心业务支撑组件,形成统一风格、统一用户的四大业务应用线。开发供水智能调配模块,结合中长期气象预报实现保供方案自动寻优。2025年干旱期,通过系统优化汤浦水库与补水水源的协同调度,保障500万人口用水需求,减少限供天数18天,避免直接经济损失近490万元。
汤浦水库的实践表明,通过体系重构、技术赋能和制度创新,较好的实现了传统水利工程向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的转型。其创造的“对象化管理”“业务功能可配置”“虚实场景融合”等经验,为破解水库管理中的信息孤岛、响应滞后等难题提供了有效路径,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