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浙江绍兴市 探索水生态价值转化的共富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21 09:01

信息来源: 中国水利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

【7月19日报讯】盛夏时节,香榧林在晨雾中若隐若现,不远处的檀溪河道里,白鹭正掠过清澈的水面……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以水土保持为抓手,多措并举,将水土保持率提升至92.16%,让“浙东红壤”变身滋养民生的“绿色银行”。

从矿渣荒坡到“香榧谷”的重生

站在诸暨市赵家镇泉畈村的观景台上,村党支部书记何亚法指向对岸的山坡说:“以前这里有不少矿坑和裸露的红土,一下雨,泥浆就冲进河里。江边上分布着不少香精提炼厂,生产和生活污水直排河道,导致河水发黑、臭气熏天。”

这片曾被生态问题困扰的土地,如今已是另一番模样。近些年,诸暨市水利局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在黄檀溪、大肚溪实施了综合生态治理工程,投入资金1737.08万元,治理河道长度5.45公里。修复护岸,建设游步道,种植海棠等……一系列举措让水质清了、泥沙少了,还串联起两大世界遗产——世界农业文化遗产香榧国家森林公园与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古井桔槔,让这条溪流成为罕见的“双遗产守护者”。

生态好转了,商机自然来。赵家镇顺势而为,依照环浙步道标准,将境内遗存古道打造成80公里香榧古道徒步越野系统。2024年,全镇游客量超7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100%,旅游综合收入增幅超20%。曾经的矿渣荒坡,如今成了“香榧谷”里的网红打卡地,生态治理的红利实实在在流进了百姓口袋。

从污染淤积到“生态富民带”的治理转型

“五水共治”前,五泄镇五泄江畔的景象曾让当地人头疼:生活污水直排,水土保持功能衰退,支渠淤塞导致泥沙横流,江面时常泛着白沫。如今站在亲水步道上,五泄镇副镇长何勉望着粼粼江面介绍:“我们以清洁小流域建设为抓手,建了生态护岸、堤顶步道,布局湿地缓冲带2处,重建拦沙堰坝3座,还同步做了穿村渠坡岸修复、生活污水零直排改造,连农田氮磷拦截渠都配齐了。”

这套“蓄滞净”三级水土保持体系效果显著,河道泥沙淤积量减少超60%,生态能级大幅度提升。沿线民宿农家乐集群兴起,土特产销售额年均增长20%,曾经的“水患河道”彻底变身“富民生态带”。

在绍兴,这样的转型处处可见。今年以来,绍兴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45.44平方公里,小水电生态流量泄放数据完整率、及时率、达标率均达A档;整治幸福河湖农村水系115公里,建成滨水绿道4.8公里,14座水库除险加固惠及1.5万余人,18座病险山塘整治让980余亩农田受益。“AI河长”经验在浙江省推广,亲水圈覆盖率达88.3%,民生水利的效益持续释放,让“水乡经济”与“文化消费”在碧波间蓬勃生长。

从“水保共富贷”到“绿电贷”的创新实践

每个周末都是群山环抱的新昌县东茗乡金山村的旅游旺季。

“村里良好的水土保持治理效果,不仅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还让我们盘活生态资源、发展绿色经济的底气更足了。”金山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赵斌锋介绍。

在新昌县文旅集团的“村企合作”和“水保共富贷”的支持下,今年金山村依托生态资源打造了金山村梯田花海项目,三四月份油菜花盛开时呈现一片七彩花海景观,吸引游客3万多人次,还带动了农户增收。

“目前新昌县已累计发放‘水保共富贷’850余万元,盘活了蕴藏在水土保持治理中的‘绿色宝藏’。”新昌县水利水电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正在谋划出台水土保持绿色金融的相关规范性文件,针对贷款申请、认定、利率优惠、金融创新等方面形成制度性文件,由点及面,将绿色金融拓展至水土流失治理开发领域,进一步助力水土保持投融资改革。

释放河湖多元潜能

在绍兴市柯桥区,鉴湖的水不仅滋养着两岸生灵,更酿出了醇厚的黄酒香。

作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鉴湖水质清冽、矿物质丰富,成就了绍兴黄酒的独特风味。2024年,绍兴鉴湖酿酒有限公司从湖中取水4.9万立方米,用于浸米、发酵等工序;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的鉴湖黄酒年销量稳定在7万吨,产值达13.9亿元。

守护这份“水韵酒香”,成了政企共识。鉴湖酒坊合作伙伴北京军恒嘉业出资设立“北京军恒嘉业·鉴湖环保慈善基金”,三年内每售出一瓶“鉴湖1979”就捐赠0.1元,创始基金5万元,专款用于鉴湖源头水体保洁与生态保护。

生态与文化的融合,让鉴湖的价值愈发多元。鉴湖江沿线风景秀丽,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截至今年5月底,柯岩风景区共接待游客70.1万人次,实现旅游营收约3357.6万元。鉴湖酒坊与璞祺艺境酒店联合打造“鉴湖长春号”游船,并成功举办首航仪式,邀请嘉宾登船共赏鉴湖美景,增添鉴湖旅游新亮点。

当香榧林固定住红壤,当好水质变共富新路径,绍兴正以水为笔,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时代之声里,水与城诗意交融,吟唱出人水和谐共生绍兴乐章。

顶部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