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8 09:03
信息来源: 中国水利报
访问次数: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7月8日报讯】浙江绍兴市秉持“项目为王”理念,全力以赴拼项目、抢机遇、争要素,重大项目建设持续提速,水利管理业投资稳步增长。
谋深谋实项目储备
夯实要素申报基础
今年以来,绍兴市已争取到位省级以上水利补助资金20.7亿元;通过省里审核的两批专项债水利项目资金需求65.55亿元,居全省第一;摸排储备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要素争取项目28个、资金需求145.3亿元,优选一批多年想干的水利项目,加强项目储备,着力建立“申报一批、落实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滚动机制。
“我们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聚焦新建大中型灌区、大中型水库、大中型引调水以及大型灌区改造提升等领域,主动谋划,找准跑道,精准定位,谋划储备一批有针对性的要素争取项目。”绍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具体申报过程中,我市部分水利项目公益性突出、规模较小,导致现金流收入不稳定,难以符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单独申报条件。”
针对这一情况,绍兴市采取对同一地区、规模小而散的水利项目进行“同类打包”、纯公益项目与相关联有收益项目进行“关联打包”、水利工程﹢文化旅游或生态建设“跨行业打包”等申报模式,创造条件使项目符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申报要求。
创新多元融资模式
提升资金使用效能
目前,水利建设项目资金主要依赖于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拨款,水利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作为债券发行主体的水利企业,尚未形成较大的数量规模,债券融资所占比例较小。
面临这一难题,绍兴市坚持政府与市场“两手发力”,更多利用金融信贷资金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满足大规模水利建设的资金需求。
由此,绍兴市推出诸多改革举措,也诞生了一系列成功实践。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汤浦水库REITs作为全国首单水利基础设施REITs成功上市,净回收资金全部用于镜岭水库建设资本金,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资产、带动新增投资’的水利投融资新路子。”
与此同时,绍兴市已办理不动产登记的472座水库,探索形成“资产-资金-投资-资产”完整链条。绍兴市不动产权登记工作被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列入全国唯一地级市试点;曹娥江“一江两岸”、黄泽江等幸福河湖通过经营权承包、租赁等方式,推动优质河湖岸线资源价值转化;新昌县小水电探索建立水电生态产品系统价值(GEP)评估体系,推动银行授信“绿电贷”……
凝聚全流程工作合力
保障项目高效推进
绍兴市聚焦项目申报、流程管理与审批流程等核心环节,通过主动对接政策资源、开通绿色审批通道等有力举措,全力推进要素争取项目建设工作。
绍兴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加强横向沟通与纵向联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实时跟踪政策动态与资金导向,确保项目谋划紧密贴合上级支持重点,实现同频共振。同时,邀请专家开展政策解读专题活动,为各地提供精准指导,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绍兴市始终秉持“一盘棋”思路,建立健全联审会商、“问题不过夜”等机制,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模式。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和关键点,提供“一对一”精准帮扶。对于“卡脖子”问题,通过整合各方资源,联合协调推进,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此外,绍兴市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压缩审批时限,实现审批效率大幅度提升,为重大水利工程项目的快速落地提供有力保障。